颍泉区伍明镇位于阜阳市北郊,北与太和县、利辛县接壤,东与颍东区毗邻,南与周棚办事处相连,西与颍泉区行流镇隔河相望,处于市区结合处,承东启西,沟通南北,是阜阳市的北大门,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全镇总面积141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353个自然庄。耕地面积13.1万亩,现有户籍人口12.9万人,是颍泉区人口大镇,也是典型的皖北农业重镇。伍明镇区位优势明显,京九铁路横贯全境,宁洛高速、济广高速和202省道穿境而过,023县道、Y018、Y001乡道、新建路、团结路、坝堤路等连接全镇,与周边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无缝连接,淮北至阜阳城际高铁建设伍明北站,“十三五”期间伍明镇将新建成两条省道,距阜阳飞机场不足30公里。两条省级河道茨淮新河、黑茨河流经境内27公里;向阳河、阜涡河、老茨河、郭沟等25条镇级河道和37条村级河道纵横交错,水上交通运输和水上养殖潜力巨大。全镇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空中四位一体、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造就了伍明镇不可替代的经济发展潜力。近年来,伍明镇紧紧围绕打造“经济强镇、文化名镇、生态美镇、宜居新城,把伍明建设成为阜阳市综合卫星城镇”的发展战略,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伍明建设。全镇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人民生活水平和群众认可度不断攀升、发展潜力不断显现、实力不断增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成效。
颍泉区周棚街道位于沃野千里的淮北平原腹地地处阜城北郊,城乡结合。现下辖8个社区:常营社区、苗营社区、周营社区、茨河社区、殷溜社区、许庄社区、刘堂社区、周棚社区。人口4.7万人,行政区域面积67.5平方公里。周棚办事处区位优越、水陆铁交通便捷、城乡结合、以农为主。周棚街道办事处北依阜阳华润电厂,东临亚洲十大编组站之一的阜阳北站,南接安徽阜阳循环经济园区。颍河、茨淮新河、老茨河三大河流形成的黄金水道西、北环绕,原生态的秀美绿化带深情环抱周棚大地,河上波光粼粼,两岸物产富饶,水运港、铁路港和公路港彰显着周棚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车轮滚滚,运载八方物资,千帆竞发,通达神州各地,周棚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示着她魅力四射的发展活力。多条交错的现代化铁路上,不知是进站之缘,还是溢美之故,壮观、繁忙的铁路线上入境的巨龙总是情牵意连似的缓进慢行。为全面打造“田园周棚”,通过统筹考虑、科学规划,街道在原集镇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科学修编,确定了建设"绿色、环保、休闲、四季呈美"为特色的集镇建设布局。办事处以集镇建设为突破口,通过进行硬化、亮化、美化、绿化的改造建设,着力打造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成为一个功能齐全、品味高档、相邻和谐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阜城卫星集镇。周棚街道依靠近郊独有的区位优势,坚持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建设的发展思路,新型工业、商贸物流、特色农业等正呈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之势,华润电力的带动,新型建材企业的聚集,独具特色农产品(苗店皮丝、殷溜花生)及农副产品加工形成一系列产业集群,为周棚未来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迅速壮大着的工业企业优势,水、陆、铁便捷的交通优势,自然秀美的环境优势,干群务实善良的民风优势,使辖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迈入良性循环、快速发展、繁荣稳定的崭新时期。周棚街道重视社会治理,是全市平安乡镇(街道),“亲商、安商、重商”是周棚人始终信守的宗旨,“诚信、高效、双赢”是周棚人与外来投资者合作的基石,对投资者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全程服务,全力打造“服务高地、投资洼地、环境佳地”。随着苗营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旅游贫困村,“一园二区三带”的推进,(一园:铁路主题公园,二区:沙颍河淮北大堤东部2万亩的观光体验区和西部1万亩的休闲度假区,三带:202省道和伍明沟沿线的龙泉生态农庄、自驾游露营地、迎祥观景观带,253省道和老茨河沿线的四季花带、慢漂流、竹园寺、一桥双舟景观带,102省道和茨淮新河沿线的茨淮新河森林公园、大灰刘地主庄园、铁佛寺景观带),周棚街道乡村旅游,都市休闲的格局正在形成。茨河铺风情小镇、红石桥迎祥观、半个店民俗小镇、七彩杨庄、殷溜花生小镇等历史文化底蕴正在挖掘发扬。今天,周棚这块日新月异、活力四射的宝地,正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明天,周棚这颗京九线上的明珠,将在皖北大地上熠熠生辉。 
安徽颍泉经济开发区前身为安徽阜阳工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5月,2006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是“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工业园区(开发区)”,“省级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创业基地”。2014年1月12日经省政府批准安徽阜阳工业园区以“一区两园”方式扩区,即颍泉经济开发区主区(阜阳工业园区)、阜阳循环经济园区及行流拓展区,并正式更名为“颍泉经济开发区”。颍泉经开区总规划面积24.9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6.91平方公里,现入驻项目151个,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家,总投资达166.14亿元。区内拥有“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等多个创新创业基地,以及无人机产业园、科技制造创新基地、仓储物流加工基地等多个高标准孵化器。阜阳工业园“五横三纵”、阜阳循环园“六横五纵”路网全线贯通,给排水、绿化亮化、天然气、强弱电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全覆盖,周边商城、学校、医院、公寓楼等设施齐全,公共配套设施完善。颍泉经开区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号召,全力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学习借鉴长三角中心区重点城市开发区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服务模式,结合颍泉经开区实际,采取“管委会+公司”的方式进行创新管理。党工委、管委会作为管理主体,进一步优化职能、精简机构,实现“瘦身强体”;公司作为市场开发建设主体,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同时,成立了皖北地区首家功能完备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心于2021年1月6日正式揭牌运营,中心创新工作方法,让企业坐等服务上门,主动走到企业面前,提供领办代办、帮办协办等“保姆式”服务,真正做到了让服务多跑路,让企业零跑腿,得到了企业一致好评。近年来,颍泉经开区紧抓“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高铁全覆盖”战略机遇,对接长三角创新资源,创新基金招商新模式,通过与上海天赋资本进行合作,依托基金的优质项目资源,细化产业配套“清单”,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不断增强园区特色产业集聚能力和配套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集中力量,打造智能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建筑产业四大产业集群,四大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集聚,虹吸效应和影响力逐渐形成。展望“十四五”,颍泉经开区将发挥现有基础优势,围绕关键核心环节,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升级工程,提高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打造四个百亿级产业(100亿能源产业,100亿绿色建筑产业,100亿智能制造产业,100亿新材料产业集群)。
中市街道位于阜阳城的北部,是从北部进入阜城的门户。街道总面积5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3万亩,人口15.7万;街道下辖27个社区,其中城市(城郊)社区18个、涉农社区9个。街道的地理特点是:沙颍河、泉河、老泉河三河穿境并在此交汇,形成了独特的三角区,水利资源丰富。105国道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并在十里铺社区分道入城,交通便利。自2006年区划调整以来,新组建的中市办事处既有老城区的商贸区,又有新城区的工业园区;既有城乡结合部,又有农业经济区。城乡一体,区位优越,具有强大的经济辐射力,是招商引资、外商投资、置家兴业的热土。
颍泉区行流镇位于安徽省阜阳市西北,辖20个村委会,228个自然村,总面积111.9平方千米,人口11.9万。北隔沙颍河与太和县相望,东隔黑茨河与伍明镇相邻,南与宁老庄镇、中市办事处相连,西与闻集镇接壤,是1928年皖北“四九”起义的发源地。行流名片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廉政教育基地全省国防教育基地全市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王官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牛寨村)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三义学校)全省第四届文明村镇(冯杨村)全省产业扶贫十大示范村(李集村)阜阳市第四届文明村镇红色旅游重镇菊花特色小镇书画之乡传统体育之乡交通条件行流交通优势明显,沙颍河、黑茨河两大河流水上交通南北并行,商合杭高铁、漯阜铁路穿境而过,横贯东西的县道X023已提升为省道,交通便捷。镇域经济行流镇以菊花为主导产业,打造菊花特色小镇,著名品牌有颍菊、淮菊、鹿菊等。特色产品有草莓、香椿、萝卜、大葱等果蔬及中药材。畜牧业有肉牛、山羊、蛋肉鸡养殖。工业主要有服装、建材、板材加工等,规模以上工业有6家,企业总数近400家,著名品牌有三顺醋业、仲亿商砼,重大项目建设有华时文化小镇,幸福田园医养结合、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社会发展行流镇现有初中三所,九年一贯制学习两所,小学15所,幼儿园12所,其中,三义学校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四九小学为全市农村示范小学,省一甲卫生院两个,村卫生室20个,综合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20个,行流书画、三义学校足球名扬省内外,三义舞狮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环境行流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四九”起义震惊皖北和黄淮平原,毛主席曾给予高度评价“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点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红色旅游影响之大、范围之广,起义旧址王官作为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正在加快发展、加快提升。另一处红色旅游景点,当时的税整遗址,现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生福祉全镇现有敬老院3个,医养结合点、颍淮护理院各1个,镇养老服务中心1个,村养老服务站4个,残疾人救助中心镇1个、村14个。目标展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加快农业强镇、生态强镇、文化强镇、旅游强镇建设步伐,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全面启动“一镇三区”建设。一镇:红色旅游强镇,以皖北“四九”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为目标、以龙脊山庄、舟子湖垂钓、四九纪念馆扩建、五河口自然风景区开发、华时文化小镇建设项目为依托,强力建设红色旅游强镇。三区建设为循环农业示范区、旅游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在全镇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以工带农、以农促工,产业良性发展格局。
颍泉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阜阳市辖三区之一,因地处颍河之滨、泉河之畔而得名,辖4个镇2个办事处2个园区,面积641平方公里,2023年年末户籍人口74.75万人,常住人口59.4万。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31.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81.7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168.7亿元,增长8.0%。人文底蕴深厚。颍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3000余年,是欧苏旧治,淮泗名区,颍州西湖遗址、会老堂、四九起义故址,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北宋时期,欧阳修、苏轼、晏殊、吕公著等先后知颍,至今阜阳生态园尚存有欧阳修“归来筑室傍湖东”的故居会老堂,飘逸着欧苏遗韵,传诵着文采风流。交通区位优越。颍泉承东接西,呼南应北,地处南京、合肥、武汉、郑州、徐州等大城市辐射中心,中原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颍泉距离高铁西站、阜阳机场15分钟车程,京九铁路上最大的编组站位于区内。界阜埠、阜六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阜亳高速,105国道、202省道、256省道,颍河、泉河、茨淮新河水路交错,通江达海,将颍泉带入经济发展的快速通道。产业基础完善。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建筑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引项目、补链条、强产业,“风光火热储氢”的能源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智能手机屏幕“盖板玻璃+感应层+面板”产业链条初步聚合。现代服务业拓面补链,大力培育泉北新商圈,颍泉万达、红星美凯龙家居市场、阜阳国际服装城、乐富强嘉悦酒店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营;现代物流业加速破题,铁路物流港项目有序推进。农业基础良好。安徽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园区核心路网、水网、林网基本形成,着力打造整体水平居于全国先进行列的四化同步先行区、农业科技创新区、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投资环境良好。颍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40平方公里的城市新空间加快拓展和延伸。颍泉构建了营商办牵头抓总、企业服务中心帮办代办、政务中心具体办理、营商中心监督指导的“一办三中心”服务机制,提供一系列金融、投资、财税、人才等优惠政策和措施,使颍泉已成为成本低、效率高、服务优、信誉好、回报快的“投资洼地”。
宁老庄镇位于阜阳城西北13.7公里处,东经115o35’北纬32o58’。东隔颍河与伍明镇、周棚办事处为邻,东南与中市办事处和阜阳生态园交界,南与程集镇和阜阳西湖风景区隔河相望,西与闻集镇接壤,北与行流镇毗连,是阜阳城的卫星城镇之一。该镇东西长18.5公里,南北长11.3公里,总面积117.2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561个村民组,262个自然村,共24725户,116046口人,区内宁老庄、姜堂、曹寨、新街4个集市。宁老庄镇因驻地宁老庄而得名,相传明朝初期,颍州城大户宁氏在此置业,后逐渐形成集市。又传此地曾设有老子、庄子讲学处,因此得名老庄、辖区内的姜堂、兴龙寺,龙潭村等地名都有传说故事,源远流长。该镇原为宁老庄区委区政府所在地,1992年撤区建镇,划为宁老庄镇和姜堂乡,原属于宁老庄区的泉颍、海孜、坎河3个小乡归泉北办事处。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与姜堂镇合并为新的宁老庄镇,同时将原属于苏屯乡的邢庄村委会划归本镇。宁老庄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高程在29-32米之间,土壤以黄潮土亚类为主,其次为普通砂礓、黑土亚类。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4.9℃,无霜期214天,年降水量873毫米左右。境内主要河流:沙颍河流经东部边界;柳河沿北部边缘经过;阜太河流过北部;菜子沟斜穿中部;双沟横穿中部;黄沟纵贯西端;老泉河横卧南部;汾泉河经过南部边界。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地大力兴修水利,疏通开挖大沟8条,长达75.6公里,中沟82条,长达198.2公里;小沟450条,总长250公里。修建涵桥2620座,电力排灌站19座,开挖蓄水塘95口,打机井2680眼。有效治理泉河洼地,使灌溉面积达7.82万亩。全镇耕地面积10.04万亩,以三年五熟耕作制度为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红芋、玉米为主,绿豆、谷子等杂粮次之;经济类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烟叶、麻类、药材、蔬菜等。尤其以宁老庄的西瓜、花生、泡桐、杨树板材最为著名。姜堂、申庄村盛产优质红薯,带动周边农户大量种植,现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每年加工粉丝500吨,远销省内外。历史上董湖、麻湖等村盛产荆条、杞柳,荆编、柳编曾名扬一时。宁老庄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公路网特别发达。105国道横贯北部,宁苏路穿境而过,加上宁行路、宁曹路,宁坎路和其它村级公路,形成五路交汇,八方引入的路网格局。成为阜阳市与西北方向各县市的交通咽喉。公路总里程60多公里。宁老庄镇劳力资源丰富。全镇劳力6.5万人,剩余劳力达4万余人。年外出务工人员在3万人以上。交通运输业兴旺发达,全镇有大小客车160余辆,每天开往北京、上海、南京、广州、西安等地,每年从这里往返的打工人数达20万人次。阜阳火车站特地在这里设立了售票点,每年售出火车票8万多张。科技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现有省重点高级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29所,幼儿园19所,在职教师761人,在校学生11200人。建有文化站1个,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有图书门店40个,图书存有量达30万册。现有宁老庄、姜堂两所乡镇医院、有村级卫生所20个,乡村医生201人。参加新农合人数94685人,参合率98%。有镇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村级服务站20个。小城镇建设迅速推进,集镇人口逐年增加。目前,宁老庄、姜堂、曹寨、新街四个集镇的居住人口达28732人。宁老庄单日逢集,有三月十九、十月十九古会,曾一度改为每日逢集。姜堂集单日逢集,有三月十五古庙会,自古流传至今。曹寨、新街为双日逢集。宁老庄集的木材市场、农贸市场、姜堂集的生猪市场远近闻名。宁老庄镇曾于1994年获省级“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是全省100家阜阳市2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
颍泉区闻集镇位于阜阳市城区西北部28公里处,北靠太和县,西连界首市,南临颍州区,全镇辖25个村委会,14万余人,11.8万亩耕地,辖区面积143平方公里,为阜阳市第一大镇!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后,闻集镇在省市区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闻令而动,集思振兴”这一主题,切实贯彻“生态优先、科技引领、产业带动、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深凝心聚力谋发展,齐心协力抓产业,攻坚克难求振兴,全力加快“农业示范镇、文化厚重镇、工业集聚镇、产业兴旺镇”四个闻集的建设步伐。闻集镇区位优越,环境形象有魅力。闻集镇于1999年12月被安徽省政府命名为中心建制镇,105国道贯穿全镇13.7公里,距阜阳机场仅30分钟车程,泉河、沙颍河两条黄金水道绕镇而过,可通江达海,交通十分便利。镇内有闻集、两河、杨店、苏屯、滑集和杜集六个集贸市场,商贸繁荣;宁苏路、苏化路、闻化路、闻杜路、中心路等主要干道全部硬化贯通;颍河、泉河、柳河、棋子沟、五道沟、蔡子沟六条河流常年有水,四季常绿,生态秀美。已建成的绿色长廊犹如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镶嵌在皖北大地。环境治理市场化运作,网格化管理体系已初步完善,镇村整体面貌不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田楼、刘小寨、杜庄、杨店、刘盆、闻集大钱营美丽乡村已建设完毕,刘小寨中心村被评为全市“二十佳美丽乡村”,葛桥村获批国家3A级旅游村。闻集镇历史悠久,地方文化有底蕴。传殷商太师闻仲曾驻兵于此而兴闻集。闻集镇境内有许多名胜古迹,建于明代的葛大桥,飞架在柳河之上,至今保存完好,远近闻名,“一百(柏)担三拱”至今仍叙说着许多美丽的传奇;建于隋朝年间的永乐城,在现在仍有60年一遇起雾现城的传说;此外,镇境内依然流传着东岳庙、吕祖庙、狗死庙等庙宇故事。皖北(闻集)民俗博物馆已收集6000多件历史遗存,记载着闻集镇的文明进程;张有田、王奎仲、解永志、程里成、李岩家庭、季奔腾家庭等一批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省级文明家庭、省级绿色家庭引领着闻集人的道德风尚,形成了独特的闻集好人现象;柳河岸边的状元村(大钱营)更是远近闻名,镇党委政府大力宣传乡贤文化,建成大钱营文化大院“161”的格局,阜阳市培育乡贤文化引领乡风文明项目试点启动会在闻集镇召开,颍泉大讲堂闻集分讲堂在我镇设立,连续两届获得“安徽省文明村镇”的荣誉称号。闻集镇产业丰富,经济发展有后劲。闻集镇地处广袤的淮北平原,是皖西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乡镇、安徽省特色果蔬产业经济示范镇。我们坚持现代农业主体地位,闻集镇紧抓产业强镇契机,着力构建闻集特色“农文旅”结合的“草莓+”产业链,高标准规划出“一轴两翼三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面积9万亩,全年小麦种植面积9.5万亩、其中品牌粮食生产基地2.2万亩。以草莓主题公园为核心,探索草莓产业带动全镇经济发展新模式,依托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草莓主题公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区域,以葛桥薄壳山核桃、苏屯辣椒、闻集中药材、李关肉牛养殖、杨店食用菌深加工等为代表的新兴特色农业产业,为特色农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和种植大户15家,特色农业年经济收入达5亿元。2017年被认定为市级“一村一品”草莓示范镇,闻集镇现代农业示范区被评为首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安徽省唯一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闻集草莓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连续五届在全国草莓大赛上获得金奖,成功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闻集草莓”地理标志认证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成功举办阜阳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草莓文化节,“南有长丰、北有闻集”的草莓格局影响扩大。9个贫困村全部顺利通过“一村一品”专业村验收,其中闻集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齐菜园村被评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火营村被评为“百村百品”示范村。全镇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省级家庭农场4家,市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5家,区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5家。我们坚持工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拓宽工业企业覆盖面,涉及养殖产销、食品生产、木材加工、建材制造、服装加工等领域,以牧原集团、安徽华路畅安建材有限公司、鸿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颍龙食品、丰实木业、香木堂、千盛建材、尚源食品等为代表的企业稳步发展,目前,我镇现有规模企业3个、内资企业2个、私营企业196个,上规模工业企业达8家,年营业收入3.2亿元。我们坚持以招商互联为突破口,抓住“融入长三角”这个战略机遇,积极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大胆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盘活、优化要素保障,提供工业商业用地109亩,全力推动标准化草莓交易市场建设,打造现代化冷链仓储物流基地及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积极与“长三角”等各大区域农产品加工包装中心建立网络对接,在为本地草莓农户增加销售渠道的同时,对区域内的主要经营主体草莓产品提供包装服务,亮化品牌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闻集镇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有保障。积极落实计生、低保、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民生工作,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有力。围绕群众所需所盼,全力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危房危桥改造和道路修建等项目建设,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全面升级完成,简化办事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认真抓好开门接访,案件化解和责任考核等措施,全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将进一步挖掘地域旅游文化,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环境整治为切入口,强化农旅融合,积极写好“草莓文章”,把“小草莓”变成工业品、旅游商品、观光风景,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将“闻集草莓”打造成为全省、全国的“金字招牌”。
颍泉城乡统筹试验区是颍泉区委、区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推动城乡发展,于2010年8月6日区委常委会议研究成立。试验区地处颍泉区西北边缘,南靠闻集镇,东临行流镇,西与太和县胡总、大新两镇接壤,北与太和县城隔河相望。太和二桥、三桥连接试验区,105国道穿境而过,沙颍河过境8.3公里,特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太和、界首北进颍泉的必经之地。试验区辖大宁、老家、两河、英桥四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162个村民组,7108户,28000口人,辖区总面积2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427.42亩,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近年来,试验区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草莓种植覆盖4个行政村,面积达2000余亩,莲藕、葡萄、西瓜、冬枣、石榴、大蒜、甜叶菊、辣椒等种植面积1200亩。建有规模化养殖场6家,黄牛、山羊、生猪存栏量达3000头。2013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落户试验区老家村、大宁村,核心片1000亩,治理片面积12000亩,园区土地流转面积56%,居全区第一。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试验区结合土地复垦项目积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首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老家行政村田庙中心村,整村拆迁田庙、崔营、后杨店三个自然村,201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一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并顺利通过验收。2016年第二批次土地复垦项目整村推进项目,新建齐营新村和小桥新村顺利搬迁入住,涉及到的老家行政村齐营、汪营、前杨店、闫营、侯小桥、侯老家、孔庙7个自然庄顺利复垦。试验区把工业发展作为促进园区发展的强大引擎。其中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14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包括船舶制造、医药产业、建筑材料、纸品加工等各个行业。试验区现有中学1所,小学7所,幼儿园4所,任课教师102名,学生2360人。在校教师教育教学由闻集中心校统一管理。2015年园区中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辍学率为零,初中辍学率1.51%,确保了适龄儿童接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近年来,先后改建了两河中学、大陶小学、两河小学、田庙小学、田庙幼儿园、双庄小学教学楼、综合楼等。试验区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道路新修55公里,实现村村通。新建康乐、夕阳红两所敬老院并投入使用。脱贫攻坚、计划生育、社会治理、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全面推进;群众健康素质、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养老、医疗、低保等城乡全覆盖,社会保障更加健全。 

颍泉区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摆脱“逐水草而居”的境况,在颍河沿岸定居,后逐渐演变为城邑。西周分封诸侯,康王姬钊封功臣陈满后裔在此建胡国(子爵,又称胡子国)。春秋末年,楚国灭胡,胡地属楚。秦灭六国,废分封,置郡县,胡地建汝阴县。西汉末,王莽篡权,改汝阴县为汝坟县。刘秀恢复汉朝统治,复改汝坟县为汝阴县。南宋咸淳元年(1256年)蒙古族忽必烈废汝阴县,县地直隶颍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府,州地建阜阳县,从此历代县名相袭。新中国成立后,阜阳多次进行区划调整。1975年划阜城及其四郊,设立县级阜阳市。1992年县市合并成立新的县级阜阳市。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县级颍泉区。... [详细信息]

1996年颍泉区辖中市、泉颍、周棚3个街道办事处,伍明、宁老庄、闻集、行流4个镇和苏屯、姜堂、邵营、苏集4个乡;12月省民政厅批准设立泉北办事处,颍泉区辖中市、泉颍、周棚、泉北4个街道办事处,伍明、宁老庄、闻集、行流4个镇和苏屯、姜堂、邵营、苏集4个乡。2000年省民政厅批准姜堂 [详细信息]

一季度,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稳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区生产总值70. [详细信息]

【地貌】颍泉区系沉积平原,颍河和北部茨河受黄泛影响较大,积累较厚的黄泛沉积物,地势较高,颍河两侧有两大片河间浅洼地带。【气候】颍泉区位于亚洲大陆暖温带多雨区南缘,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较适中、光照较充足。【动植物资源】颍泉区属暖温带落叶林地带淮北平原植被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树种组成的落叶阔叶林,有野生动物50多种、野生植物50多种。 [详细信息]

伍子胥(公元前?~公元前484年),名员,春秋楚国城父(今亳州市东南)人,吴国大臣。伍子胥之父伍平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所害。伍子胥和太子建逃到齐国,又奔往郑国。太子建在郑国遇难,伍子胥带太子建之子逃至吴国。伍子胥在吴国结识了吴王僚的堂兄公子 [详细信息]

   颍泉区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较多。境内有女郎台遗址、北古城遗址、钜阳城遗址、伍子胥屯兵系列遗址、三国博城遗址、茨河铺古镇八庙二十六景遗址、永乐城遗址、马谷堆(古墓葬)、巩孤堆(古墓葬)、储珊墓、伍明粮站古井、香娘井等古遗址、古墓葬,文峰塔、会老堂、行流税 [详细信息]